? ? ? ?
為了提高生產成績,在現代養豬生產中,作為種用的母豬品種,主要為長白豬和大白豬雜交的后代,被稱為“二元母豬”。“三元母豬”,作為我國養豬業的新詞,出現于2019年,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。有報道稱,目前“三元母豬”占我國能繁母豬的比例,已經超過了40%。那么,我們首先來了解什么是“三元母豬”?其時代背景是什么?
1 “三元母豬”的釋義
目前關于“三元母豬”沒有權威性的定義,漢語詞典中也沒有出現。就個人的理解,做一個釋義。
1.1廣義的釋義
三個不同豬品種的雜交后代,利用其作為母本的繁殖性能,進入生產母豬群,以提供合格斷奶仔豬為目的的母豬。
1.2狹義的釋義
指特定三元雜交品種,即杜長大商品代肥豬中的部分母豬,作為母本繁殖后代,進入生產母豬群,以提供合格斷奶仔豬為目的的母豬。
2 “三元母豬”產生的時代背景
自2018年8月我國報道首例非洲豬瘟疫情,之后疫情迅速在全國蔓延,給我國養豬業帶來巨大的損失。上市的肥豬數量急劇下降,供求關系嚴重失衡,豬價暴漲,極大地刺激了養殖者補欄的積極性。對于養豬繁殖場,一般補欄從母豬開始。
2.1市場需求
非洲豬瘟疫情導致大量的能繁母豬損失,增加了種用母豬數量需求量。同時,恢復生產和擴張產能需求疊加,更加大了母豬的需求量。
2.2二元母豬的稀缺
在這波非洲豬瘟的疫情沖擊下,很多種豬企業也未能幸免,二元母豬成了稀缺資源,價格極高,而且不易買到。為了及時補欄擴欄,不得已,選留三元母豬作為后備母豬。
2.3引種風險
由于當前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非洲豬瘟疫情風險,對養豬企業來說,生存成了第一重要的事情。對生物安全的重視,已經超過了對高繁殖性能需要。自繁自養的豬場,為了減少引種風險,選留三元母豬。
3 三元母豬跟二元母豬的主要區別
工業化養豬生產以來,關于提高母豬生產成績,一直是圍繞二元母豬的研究。三元母豬作為新生事物,沒有足夠的數據用于指導工作。當前,三元母豬不得不用于繁殖生產,我們必須對此了解更多,以提高生產成績。在此,基于現有的研究和試驗數據,做一些分享。
我們對二元母豬的生產性能和管理,已有了足夠的了解。為便于理解,在此以二元母豬作為參照,描述三元母豬。
3.1生產性能差異的根源
二元與三元母豬生產差異,源于遺傳性狀。二元母豬是長白與大白各50%的血統,絕大多數群體父本為長白豬,母本為大白豬。三元母豬則含有50%的杜洛克血統,長白豬和大白豬各25%的血統。杜洛克為父本,二元母豬為母本。
3.2培育目的差異
培育的目的,就是遺傳育種的方向,決定了品種的生產性能。培育二元母豬的目的,是為了提供更多的合格上市肥豬,要求優良的繁殖性能最大化。而培育三元豬的目的,是為了質優價廉的豬肉,要求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最大化。
3.3對繁殖性能的影響
種用性能的各種不良表現,都決定了三元母豬有更高的淘汰率。
3.3.1增重快,肢蹄病多發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生長速度更快。即同等飼喂條件下,達到性成熟時,具有更大的體重。決定了肢蹄病更多發。
3.3.2背膘薄,發情率低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瘦肉率更高,背膘更薄。發情率低或者不明顯,而且配種后返情率高。作為種用功能,能量儲備不足,哺乳斷奶后,再發情率也較低。
3.3.2繁殖器官發育不足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繁殖器官缺陷較多。卵巢發育不良比率相對較高,后備母豬淘汰率高。同時,體型臀部豐滿,決定產道狹窄,不利于順利分娩,產程長、難產率更高。
3.3.3排卵率低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排卵率更低。總產仔數少,平均每胎次比二元母豬少2頭左右。
3.3.4乳腺發育不足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的乳腺發育不足,合格乳頭數少。泌乳量低,哺乳仔豬成活率低,斷奶重不足。
3.3.5母性差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的發情表現不明顯,且靜立反射不夠明顯,影響配種質量。泌乳期對仔豬護理能力相對較差,仔豬成活率低。
3.3.6泌乳期采食量低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泌乳采食量更低。哺乳背膘損失多,斷奶后再發情延遲,初產后不再發情的比例超二元母豬7%以上。
3.3.7容易應激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因對各種應激更為敏感。配種后應激會增加流產率,懷孕期刻板行為也更為多見。另一方面,因其體重大,基礎代謝高,散熱負擔重,決定了其對熱應激更敏感。發情率、受胎率、產仔率、斷奶仔豬數,都較沒有熱應激期,與二元母豬的成績差距更加顯著。不僅僅影響繁殖性能,母豬淘汰率大幅度增高。
3.3.8抗病力更差
相比二元母豬,三元母豬免疫力較差,所產仔豬的抗病力也相對較差。提高了母豬和仔豬淘汰率。
4 如何提高三元母豬的生產效率?
無論什么品種和飼養階段的豬群,都應盡量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,改善動物福利。只有舒適的環境,才能有效降低應激,減少疾病和淘汰比率,發揮生產潛能。針對三元母豬在繁殖性能上的一些不足,為提高其生產效率,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。
4.1后備母豬的培育
調節改善體成熟與性成熟同步發育,為終身繁殖力,做好體儲備。
4.1.1營養調節
更早飼喂后備母豬料,可以提前到60kg體重開始。一方面為了促進發情,也能儲存繁殖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,如鈣、磷等礦物質,還有繁殖必須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養分。
4.1.2背膘調節
提高背膘,降低瘦肉率。選擇的后備母豬料應具備高脂肪高粗纖維的特點,蛋白質和氨基酸適量,不過高過低。調節背膘的同時,也可以減少胃潰瘍的發生。
4.1.3體成熟和性成熟同步
適當控制體重的增長,以減少肢體病的發生。建議在第三個發情期配種,應比二元母豬要求更為嚴格,初配時間可以比二元母豬推遲一個情期或20至30天。三元母豬比二元母豬體型大,達到滿足繁殖需求體儲備時,體重比二元母豬更大,所以初配體重可以比二元母豬多15-30kg。過多限制采食,會影響繁殖性能,尤其是第二胎淘汰率高。
4.2配種的特殊管理
4.2.1配種公豬的選擇
避免近交退化,優選皮特蘭公豬,其次考慮大約克(大白豬),再次為長白豬。不建議選擇杜洛克公豬,否則生出的仔豬毛色分離嚴重,會出現大量的帶有紅毛的仔豬,影響肥豬銷售。
4.2.2發情刺激與鑒定
原則上跟二元母豬一樣的刺激和鑒定方式,發情不理想時,需要加強刺激。鑒定時,如果發情表現不明顯,需要更加細心觀察。結合用公豬、人的五步法刺激,用手摸母豬分泌粘液,靜立反射等方式判定是否發情。
4.2.3配種刺激
準確的發情鑒定后,配種時公豬和五步法并用,加強刺激,使母豬保持靜立,提高配種質量。
4.2.4降低應激
注意環境的安靜,減少各種因素造成的應激。
4.3妊娠的特殊管理
4.3.1營養調節
適當降低營養濃度,提高粗纖維的含量,增加飼喂量,讓妊娠母豬有飽腹感,降低饑餓導致的應激,減少刻板行為。保持腸道通暢,杜絕便秘。
4.3.2環境管理
做好環境管理,保持適宜的溫度、濕度、優質的空氣和安靜的環境等,尤其注意熱應激的影響。
4.4產房的特殊管理
4.4.1圍產期控制便秘
三元母豬產道狹窄,要更加注意不能便秘,否則會延長產程,提高難產率。在懷孕后期應飼喂高纖維素含量的飼料,促進腸道蠕動。防控便秘發生,生物飼料是個不錯的選擇,良好的適口性,優于有鎂鹽和鉀鹽。
4.4.2圍產期控制炎癥
母豬清洗干凈后進產房,保持環境清潔,減少環境病菌導致炎癥。便秘是另一個誘發炎癥的重要因素,應保持豬只輕松排便。在產前和產中,適當補充能量,以縮短產程。既可以降低炎癥發生率,也能降低死胎率。
4.4.3加強仔豬護理
三元母豬的乳汁相對較少,母性不太強,需要人為加強對仔豬的護理。補充液體奶是一個選項。
4.4.4降低應激
避免各種應激,尤其是熱應激。熱應激會大幅度降低三元母豬采食量,從而減少泌乳量。斷奶仔豬數減少,母豬發情間隔延長,甚至斷奶后不再發情。
4.5應用生物飼料
生物飼料富含益生菌,能改善腸道健康,促進排便不便秘,提高抗病力。生物飼料經過發酵,降解了大分子營養物質,利于養分的消化吸收,可減少了代謝負擔。良好的適口性,能促進哺乳期采食量提高。同時,生物發酵飼料還能有效降低環境氨氣,改善空氣質量。從各個角度,保證豬群健康。
總之,三元母豬本不是作為繁殖的品種,不得已用其產生繁殖價值,我們需要更多的用心,減少應激和致病因素。原則上,飼養管理同二元母豬。我們了解其作為繁殖生產的一些特殊性后,呵護其健康,調節其不足。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,三元母豬也能為我們帶來豐厚的收益。